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NEW7.COM/func.php on line 127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zengxianyong.com/cache/d6/4d10a/8dc84.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NEW7.COM/func.php on line 115
創新能源生產消費模式 加速綠色製造融合發展_雲南精东下载地址科技有限公司

      精东下载地址,精东影业视频,精东传媒视频,精东APP下载安装

      導航

      精东APP下载安装中心

      您當前位置:首頁精东APP下载安装中心

      創新能源生產消費模式 加速綠色製造融合發展

      關注:92 時間:2025-07-24

      2025年5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有序推動綠電直連發展有關事項的通知》,探索創新新能源生產和消費融合發展模式,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雲南省作為綠色電力裝機占比超九成、新能源裝機占比超四成的清潔能源大省,快速響應國家政策,結合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實際,率先發布《雲南省推動綠電直連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推動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競爭優勢,破解新能源本地消納不足、綠電溯源國際認可難題,為緩解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新能源消納壓力、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提供了更多選項。


      一、明確目標,破解難題


      《方案》提出,按照安全優先、綠色友好、權責對等、源荷匹配原則建設運行,促進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納、更好滿足企業綠色用能需求。《方案》目標清晰,方向明確,是落實國家政策要求,結合雲南能源開發和產業發展實際的積極探索和創新實踐。


      從國際環境看,歐盟碳關稅(CBAM)進入過渡期運行,重點涉及鋼鐵、鋁等產品。2026年1月正式征收後,覆蓋行業將會更廣,歐盟已啟動對光伏產業鏈的碳足跡調查,預計可能擴展至有機化學品、矽產業等產品。在國際碳關稅、國內“雙碳”目標進程加速的背景下,為應對產業鏈麵臨的潛在衝擊,亟需提前謀劃,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形成競爭優勢,防範產業鏈風險。“綠電直連+物理溯源”為應對歐盟碳關稅提供了可行路徑。


      從機製探索看,隨著國家電力體製改革的持續推進,隔牆售電、增量配電網、分布式能源、智能微電網等模式一直在探索,為創新“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提供了經驗借鑒。《國家能源局關於支持電力領域新型經營主體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能發法改〔2024〕93號)提出“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工業園區等開展智能微電網建設,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納水平。探索建立通過新能源直連增加企業綠電供給的機製”。《方案》在目標、模式、路徑等方麵更加係統、清晰,為企業提供了相對可行的落實依據。


      從新能源消納看,雲南省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係統,近年來新能源開發提速增效,取得顯著成效,目前新能源裝機已超6600萬千瓦。但在新能源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出現了調節能力不足、滲透率持續增高等問題,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風險增大、消納問題凸顯。從電源企業角度看,除強化電網網架、提升調節能力等常規方式外,綠電直連成為解決新能源消納的新探索。


      二、突出重點,因地製宜


      《方案》提出,新增負荷重點支持綠色鋁、矽光伏、氫能等以及延鏈補鏈強鏈環節新增項目,優先支持負荷調節能力較強的產業項目。存量負荷支持有降碳剛性需求的出口外向型企業利用周邊新能源資源探索開展存量負荷綠電直連。《方案》結合了雲南省產業發展、國際綠電溯源需求以及新能源消納等,突出重點領域,為後步綠電直連實施方案編製指明了方向,也為發揮綠色電力優勢,吸引更多出口型製造業落地雲南提供了支撐。


      一方麵,雲南省持續壯大“三大經濟”,推動“綠電+先進製造”深度融合,近年來綠色鋁、光伏矽材、新能源電池等綠色製造業快速發展,對綠色低碳電力需求加大。另一方麵,CBAM對矽光伏等產業鏈的碳足跡調查和認證,需加快相關產業鏈的物理溯源。同時,《關於2025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在電解鋁行業基礎上增設鋼鐵、水泥、多晶矽行業和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色電力消費比例。雲南綠電直連重點領域切合實際需求。


      三、清晰路徑,強化統籌


      《方案》提出,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能源局加強對綠電直連項目的統籌規劃,確保綠電直連模式有序發展。明確用電負荷、直連線路與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按規定核準或備案,強調了負荷項目的合規性和規劃銜接。要求“綠電直連電源原則上為在建、新建項目”“負荷距離電源匯集站原則上不超過50公裏,負荷、電源布局原則上在同一州(市)行政區域範圍內”,規範開發行為,避免大量存量新能源提出轉為綠電直連造成市場混亂。提出“綠電直連項目中尚未在新能源年度建設清單的新能源項目直接納入年度新能源建設清單”,強化對電源端開發的保障。“支持符合條件的電源項目轉為其他用途或市場化並網消納,確保電源投資資產可持續運行和合理回報”,為電源項目後續的市場變化提供了退出通道和機製保障。


      推動綠電直連有序發展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和“雙碳”工作部署的具體落實和創新探索。雲南省率先出台實施方案,明確目標、重點、機製,既為破解新能源消納瓶頸、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提供新的路徑,也為出口企業應對CBAM碳壁壘提供了可溯源、低成本、綠色低碳的穩定電力供應。特別是在新能源富集、消納受限區域,以及近期無接入條件的區域,試點推進綠電直連項目,以綠電直連為突破,形成可複製的做法和經驗,為全麵建設新型電力係統示範區奠定堅實基礎。


      來源:雲南省發展改革委

      (作者:楊傑,雲南省綠色能源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戰略投資部副主任)

      網站地圖